超碰成人毛片,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19sex高清播放,最新无码国产在线视频9299,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国产v日本v欧美v一二三四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市政府 > 政府工作報告
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
發布機構: 時間:2009-03-13

 2009年2月9日在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

  市人民政府市長 趙素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8年工作回顧

  2008年,是近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遇到困難最多、挑戰最大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形勢,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城鄉一體化為統攬,積極應對,齊心協力,扎實工作,較好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

  ——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生產總值達到288.3億元,增長14.8%,增幅居全省第2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8.08億元,增長2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7.3億元,增長1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0.2億元,增長24.3%,增幅居全省第1位;進出口總值完成14.99億美元,增長36.9%。

  ——三次產業全面發展。第一產業增加值14.8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212.3億元,增長16.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1.9億元,增長20.2%;第三產業增加值61.2億元,增長10.8%。

  ——節能減排邁出新步伐。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預計下降6.12%,削減化學需氧量1800噸、二氧化硫2萬噸,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6天,連續三年躋身環境質量良好城市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809元,居全省第3位,增長15.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176元,居全省第2位,增長15.5%;城鎮化率達47.5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1%以內。

  (一)項目建設有效推進

  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結構優化、積蓄發展后勁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實職能部門推進項目的責任,對項目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實行集中交辦,認真做好項目審批、銀企對接、用地保障、施工環境等工作,項目建設成效明顯。全年共實施500萬元以上項目530個,完成投資130億元。濟晉、濟邵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天壇山供水工程竣工通水;市圖書館、游泳館建成投用;豫光30萬噸電鋅二期、濟鋼60萬噸高強度機械用鋼、聯創20萬噸樹脂粉、濟煤10萬噸電解鉛、石晶光電石英元器件、五三一水泥粉磨站一期等項目竣工投產;沁北電廠三期、河口村水庫前期、蟒河口水庫、豫光8萬噸鉛熔池熔煉、恒通50萬噸樹脂擴改三期、豫港60萬噸搗固焦擴改、中原特鋼綜合技改、金利廢舊蓄電池回收、萬洋10萬噸再生鉛、科技館-城展館、市委黨校、世紀華城等項目加快推進;500千伏濟源變電站、濟陽高速公路、金馬搗固焦二期、小浪底北岸灌區等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有效推進。

  (二)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安排農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5000萬元,兌現糧食、農資、農機購置等各類補貼6205萬元,深入實施“3581”農民增收計劃,強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新增薄皮核桃6萬畝、溫室大棚1731座,新建、改造養殖場區121個,引進柳江禽業、雙匯集團、澳源牛業等農業龍頭企業,認證、認定無公害農畜產品及產地26個,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100%。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積極推進工業經濟轉型。虎嶺、玉川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獲得省政府批準,虎嶺、玉川產業集聚區新建道路13.8公里,鋪設管網17.2公里,中原特鋼產業園、中博多晶硅等項目進駐并開工;國家火炬計劃濟源礦用機電產業基地在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揭牌成立。開展工業企業“四賽”活動,實施“十強十高”扶持政策,推動工業企業擴總量、上規模、抓創新、上臺階,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達74家,比上年新增21家,其中豫光、濟鋼超100億元,7家企業進入河南省百強企業,豫光首次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全市鉛鋅生產能力躍居全國第一。積極推進企業戰略重組和上市工作,恒通化工、豫光金鉛與太行水泥實現戰略聯合,中原特鋼進入上市審批程序,清水源進入上市輔導期,金利鉛業完成上市資產評估。堅持以全民創業為重要抓手,以做大做強旅游業為突破口,促進第三產業加快發展。全年新增個體工商戶5767家,接待國內外游客249萬人次,中原國際商貿城、國際時代廣場、建業新天地步行街等大型商貿市場建成營業。著力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加強融資、優化服務、強化保障、調減稅費等八項措施,對保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為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注入資本金2850萬元,資本總額達到5000萬元;抓住被列為省國有銀行支持小企業發展試點市的機遇,出臺優惠政策,推進銀企對接,促成銀行為中小企業融資1.45億元。著力推進自主創新。全市共承擔國家科技計劃5項、省級科技計劃20項,8家企業主持或參與了23項國家或行業標準制定,6種產品榮獲“河南省優質產品”稱號;中原特鋼新建了“河南省特殊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認定為河南省創新型試點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達25%。著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強節能減排監測管理、指標統計體系建設,實施省工業結構調整項目12個、節能技改項目18個,完成省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2個。豫光被確定為全省首批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濟鋼、金馬被列為全省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金利、萬洋等鉛鋅企業建成低能耗生產線,恒通隔膜法燒堿生產工藝全面淘汰。

  (三)城鄉建設取得新成效

  中心城區建設進一步加強。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新建、改造城市道路9條13.4公里,北海路、愚公路全線貫通,新增供水、供暖、供氣管網29.1公里,新裝背街小巷路燈2500余盞,安裝雕塑小品17組,加快推進黃河路污水管網改造、蟒河下游治理,醫療廢物處理中心正式運行。實施城中村改造項目12個,完成投資1.8億元。環保模范城市、節水型城市創建工作穩步推進,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小城鎮和組團建設步伐加快。3個組團建設加快實施,水資源開發控制性詳規編制工作完成。開展了2次小城鎮建設大觀摩活動,推動了小城鎮快速發展。實施小城鎮建設項目75項,完成投資3.5億元,鎮區水、電、路、氣等公共服務設施和敬老院、衛生院、汽車站等公用事業建設得到加強。在各鎮設立了城管派出機構,小城鎮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大力實施百村富民工程和“雙二十”培強幫弱活動,市財政對“三農”的投入突破3億元,再創新高。新建飲水安全和“村村通”自來水工程63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率先在全省實現自來水“村村通”;新建、改建農村公路618公里,居民組通硬化路率達到86.5%;實施舊村改造29個村,遷戶并村搬遷874戶3690人;新建大中型沼氣池75個、戶用沼氣池8115座;新建和改造農家店107家、農家超市134個;率先在全省實現“村村通”寬帶,新增村(居)信息服務點484個;100個生態文明示范村創建達標,新建綠色家園村100個、農村文化中心示范村60個。堅持開展“3+1”工作,新增造林綠化931萬株;完成重點水利工程31項,新增、改善灌溉面積3.8萬畝;改造中低產田1萬畝,開發整理土地1.5萬畝;干道沿線環境和村容村貌明顯改觀,全省新農村建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四)改革開放繼續深化

  各項改革扎實推進。出臺“放權強鎮”政策,充分調動鎮(街道)抓發展的積極性,鎮域經濟活力進一步激發。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行聯合年檢審批,推行一站式服務,行政審批效率進一步提高。豫光集團輔業分離改制、水管單位體制改革、環衛體制改革完成。政府部門中層干部輪崗工作全面完成,事業單位人員招聘、職稱評聘改革不斷深入。土地流轉制度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積極推進。

  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提高。大力開展“走出去、請進來”集中招商活動,在香港、深圳、鄭州等地分別舉辦了水資源開發項目說明會,組團參加了“第三屆中國中部博覽會”、“第五屆河南投資貿易洽談會”、“河南?廣東投資貿易洽談會”等大型經貿活動,舉辦了“百名豫商看濟源”等“請進來”活動。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7.4億元,增長28.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5255萬美元,增長28.9%;實施外來投資項目198個,新增外來投資企業60家,總數達271家;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對外開放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五)社會民生明顯改善

  以改善民生為重點,投入資金3.58億元,辦好了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20件實事,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進一步提高。

  社會保障和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明顯。在實現全民醫保的基礎上,出臺《濟源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障暫行辦法》,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城鄉養老保障全覆蓋,已參保3.96萬人。城鎮職工保障體系逐步延伸到中小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企業五項保險新增參保職工2萬余人次。新農合資金配套標準提高,參合率達98.3%,大病補助封頂線達3萬元。城鄉低保擴面,發放低保金2438萬元,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全省最高。積極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經濟適用房建設加快推進,首批48套廉租住房建成投用,對2613戶低收入家庭發放租賃補貼266萬元。完成“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技術培訓1.5萬人次,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2.2萬人。提高就業資金補助標準,擴大資助范圍,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幫助1100余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

  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加快。“興豫之光”人才計劃全面實施,區域性人才合作機制初步形成,智力引進取得新進展。科技工作進一步加強,我市被列為全省首家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市區教育資源整合優化,新沁園中學開工建設,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中等職業教育助學金制度全面落實,提前半年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雜費,高招本科上線人數再創新高,濟源職業技術學院被確定為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體育工作體制進一步理順,體育運動蓬勃開展。電視連續劇《王屋山下的傳說》在中央一套兩次播出,豫劇《愚公移山》獲省文華大獎。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市中醫院遷建加快推進,改造鎮衛生院2個、農村標準化衛生所192個,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個。進一步強化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開展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免費婚檢和出生缺陷干預,低生育水平持續鞏固。農村藥品實現全額配送,新建食品藥品安全示范村32個,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妥善處置含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3個城市社區、22個農村社區建設得到加強。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有序開展,統計“經濟氣象站”作用進一步發揮。市檔案館被評為全省首家國家一級檔案館。積極支援四川地震災區抗震救災,捐款捐物達4039萬元,援建過渡安置房300套。人防、民族、宗教、殘聯、氣象、史志、僑務、外事、河務、無線電管理、應急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六)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安全穩定、廉政建設等工作扎實開展

  深入實施全民文明素質教育工程,全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我市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克井鎮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邵原鎮、思禮鎮榮獲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稱號,國稅局、工商局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質量明顯提高,滿意率達98.5%。深入開展依法行政示范單位創建和普法教育活動,行政執法行為進一步規范。率先在全省完成第六屆村民委員會換屆。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平安建設,群眾安全感指數全省第一。創新信訪工作機制,實行領導公開接訪制度,開展涉法涉訴信訪和重信重訪專項治理,有力保障了社會穩定。堅持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隱患集中交辦和行政問責制,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軍轉干部安置、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建設及優撫、雙擁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市人武部被濟南軍區表彰為民兵預備役部隊基層建設先進單位。嚴格政府投資項目建設管理,強化審計監督,認真開展預算執行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財政資金使用效益進一步提高。扎實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施《公務人員問責暫行辦法》,開展干部作風季度評議活動,促進了干部作風轉變。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我市改革發展進程中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是大事多、喜事多、難事多、攻堅克難、取得明顯成效的一年,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實現“村村通”自來水、“鎮鎮通”高速公路、城鄉養老保障全覆蓋的一年,是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對外知名度顯著提升、民生顯著改善的一年。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始終注意把握好以下幾點:一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城鄉一體化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大力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二是堅持應對挑戰和搶抓機遇相結合。在罕見的挑戰和困難面前,堅定信心,沉著應對,辯證地看待危中之機,強化機遇意識,培育競爭優勢,保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三是堅持著眼當前和謀劃長遠相統一。在辦好要事、急事、難事的同時,著力謀劃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工作、重大項目,夯實發展基礎。四是堅持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相協調。注重把發展成果用于改善民生,全面把握群眾需求,加大財政投入,找準改善民生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下大力氣加以解決,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五是堅持解放思想與加強政府建設相結合。堅持把“一創雙優”集中教育活動、“六新”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與以“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提高公務員素質”為主要內容的“兩轉兩提”工作密切結合,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各位代表,以上成績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共克時艱、奮力拼搏的結果,凝聚著社會各界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條戰線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駐濟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一是面對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壓力進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工業經濟轉型更加緊迫,節能減排任務更重;二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還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期望,部分群眾生活困難,需要更加關注改善民生;三是安全生產工作仍存在薄弱環節,安全監管亟待進一步加強;四是項目落地和企業發展還不同程度存在困難和問題,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09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

  2009年是宏觀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不確定因素增多的一年,也是蘊含重大機遇的一年。國際金融危機對經濟的影響難以預料,加快發展面臨一系列困難和挑戰;同時,我國仍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發達國家和國內發達地區的產業加速轉移,加快發展又面臨著難得的機遇;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我市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抗風險能力穩步提高,為我市應對挑戰、加快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和條件。我們務必要強化機遇意識,堅定發展信心,積極應對挑戰,著力培育優勢,力爭經過新一輪調整,使綜合經濟實力有一個大提高、發展方式有一個大轉變、區域競爭力有一個大提升。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八屆九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城鄉一體化為統攬,堅持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堅持轉變作風、提高效率;堅定信心,搶抓機遇,著力加強項目建設,著力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著力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著力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確保各項目標圓滿完成,確保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招商引資增長14%,進出口總值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7.38%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化率達到48.5%以上。

  做好今年工作,需要重點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堅持把加快發展放在第一位。越是困難時期,越要堅定信心;越是危機時期,越要搶抓機遇;越是面臨挑戰,越要加快發展。今年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就是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努力保持我市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確保我市在新一輪的洗牌中搶占先機、贏得優勢。二是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作為加快發展的主攻方向。把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結合起來,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現代城鎮體系、自主創新體系,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積極推動發展方式轉變。三是把項目帶動作為加快發展的重要抓手。充分抓住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機遇,大力推進項目建設,突出抓好一批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長遠戰略意義和明顯拉動作用的重大項目,拉動增長,積蓄后勁。四是把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作為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促進科學發展;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堅持開展全民招商引資,更好地借助外力加快發展。五是把改善民生作為加快發展的落腳點。繼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確保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更充分地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六是把深入推進“兩轉兩提”作為加快發展的有力保障。繼續深入開展“兩轉兩提”活動,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政府服務發展、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支撐和保障。

  三、強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

  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是擺脫發展困境、培育崛起優勢、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根本大計,必須搶抓機遇、克服困難、強力推進,努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一)全力推進項目建設

  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抓機遇、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切入點和支撐點,超前謀劃、加快推進,確保完成投資140億元以上。扎實推進項目建設。中原特鋼綜合技改、金利廢舊蓄電池回收、豫光8萬噸鉛熔池熔煉、豫港60萬噸搗固焦擴改、雙匯生豬屠宰、恒通50萬噸樹脂擴改三期、中博多晶硅、盛榮特鋼不銹鋼、蟒河口水庫、市委黨校、科技館-城展館、中水回用、農產品檢測中心、世紀華城等項目,確保竣工。河口村水庫、沁北電廠三期、萬洋10萬噸再生鉛、中醫院遷建、新沁園中學、職業技能實訓中心、北海水資源開發一期、園丁苑、國泰和豫港經濟適用小區等項目,確保完成年度投資計劃。濟鋼鋼鐵產能置換和60萬噸微粉、五三一恒通電石渣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濟源煤業煤礦綜合技改、中原特鋼風力發電機軸、金馬搗固焦二期、金信特種玻璃、500千伏濟源變電站、220千伏孔山變電站、澳源5萬頭肉牛養殖、污水處理廠二期等項目,確保開工建設;小浪底北岸灌區、濟陽高速公路、光明100萬噸搗固焦等項目,抓緊做好前期工作,力爭年底前開工。進一步強化推進措施。認真落實聯席辦公會議制度,堅持領導分包重點項目的工作機制,對項目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實行集中交辦;堅持項目督導協調機制,認真落實項目建設目標管理和臺賬管理責任制;切實調動政府投資和民間投資兩個積極性,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積極爭取上級政策資金,多渠道強化信貸融資,充分調動社會投入,著力解決好項目建設資金問題;抽調年富力強的優秀后備干部,組成若干小分隊,專門從事跑項目、爭項目、規劃項目、論證項目等工作,扎實做好項目儲備和前期工作。

  (二)深入推進工業經濟轉型

  工業是我市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和根本支撐,以“保市場、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為重點,堅持不懈實施好“工業強市”戰略。全力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深入開展工業企業“四賽”活動,充分調動企業發展競爭的積極性;認真落實中央、省、市制定的扶持企業發展、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加強對企業、有關職能部門和鎮(街道)工業發展的考核,形成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加快產業升級轉型。繼續實施“十強十高”、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扶持政策,推動傳統產業做強做優、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引導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加強研發和自主創新,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圍繞支柱產業大力發展下游產業,拉長產業鏈條;大力開展“質量興市”活動,積極推廣標準化生產,加大名牌產品培育力度。加強戰略重組和上市工作。鼓勵電解鉛、機械加工、礦用電器等行業進行整合,鼓勵關聯企業開展重組聯合協作,壯大產業規模;支持豫光、濟鋼等重點企業走出去,參股、控股和購買礦山資源,提高資源保障能力;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力爭中原特鋼成功上市,做好清水源、金利、濟鋼等企業上市前期工作。多渠道解決融資難問題。認真落實金融機構支持企業發展的激勵機制,優化金融生態環境,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信貸規模,擴大信貸投放;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增資擴股,壯大擔保能力,促進擔保公司、金融機構和“三有”企業對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爭取中小企業進入省集合債券,鼓勵探索發展民間擔保機構和村鎮銀行,拓寬融資渠道。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以集聚、集群、集約為目標,提升產業集聚區的發展水平。虎嶺和玉川產業集聚區完成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和環境影響評價,完成投資2億元,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更多企業入駐。

  (三)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

  加快優勢產業向重點區域集聚。以畜牧、核桃、蔬菜、煙葉、冬凌草五大產業為重點,跨區域、跨鎮(村)統一規劃,區域規模發展,加快產業集聚。進一步促進畜牧業標準化規模發展,新建大中型養殖場區15個;鞏固提升薄皮核桃基地,種植面積發展到10萬畝以上;在平原區新建溫室和大棚1500座,打造優質蔬菜生產核心區;在山嶺區新增煙葉種植5000畝、冬凌草6000畝。建設現代農業產業經營體系。以組建土地銀行為主體,推進土地流轉,完成土地流轉4萬畝;通過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交易市場,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建設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逐步建立“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機制,引進和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50項。加強農畜產品、農作物、動物防疫隊伍和網絡建設,新拓展無公害農畜產品認證、產地認定20個。加強現代農業裝備能力建設。以提升土地規模經營裝備水平為重點,組建一批農機專業合作社,新增農業綜合機械600臺(套),農機綜合作業水平達到80%以上。

  (四)加快發展服務業

  大力倡導扶持全民創業。認真落實促進全民創業的各項政策,將創業培訓覆蓋到所有勞動者,將小額擔保貸款發放范圍擴大到所有城鄉創業者,全方位強化創業服務,進一步掀起全民創業熱潮。加快發展旅游業。深度挖掘旅游文化資源,加強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宣傳促銷力度,提高景區知名度,全年力爭接待游客280萬人次。進一步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積極發展商貿、餐飲、住宿、交通運輸、體育、娛樂、房地產等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物流、信息、咨詢、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繁榮文化產業。大力培育中原國際商貿城、建業新天地步行街等大型專業市場;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新建70家農村連鎖超市,覆蓋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認真落實國家補貼政策,深入推進家電下鄉工作;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促進服務業健康發展。

  (五)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資源保護

  把節能減排和環境資源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資金投入,堅持實行目標責任制和一票否決制,扎實推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強力推進節能降耗。嚴格執行節能評估審查制度,支持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加大對落后工藝、裝備的淘汰、關停力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突出抓好有色、鋼鐵、能源、化工、建材、交通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節能工作,重點做好國家定3家、省定5家、市定29家企業的節能工作;增強全民節能意識,開展全民節能活動。切實抓好污染減排和環境保護。重點抓好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減排工作,深化水污染、大氣污染治理,扎實開展農村“五清潔”活動,健全完善污染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確保削減二氧化硫6900噸、化學需氧量1700噸,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10天以上,城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加強國土資源保護。加快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加強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力度,集中整治各類違法違規用地;全面推行礦產資源儲量動態管理,整頓和規范礦業秩序。

  (六)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

  大力開展“企業服務年”活動,主動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困難和問題,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繼續規范行政審批行為和開展“優質服務窗口”評選活動,堅持實行最低收費制和限時辦結制,堅決遏制亂收費現象,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進一步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執法管理,強化執法監督,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建設公正嚴明的法制環境。積極引導企業和周邊群眾相互支持、共贏發展,嚴厲打擊各種侵害企業利益、破壞正常生產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建設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加強教育,崇尚誠信,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建設文明和諧的人文環境。每季度開展一次部門作風評議活動,對損害經濟發展環境的行為,速查速究,嚴肅處理,推動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四、加快推進城鄉協調發展

  按照統籌城鄉、合理布局、節約土地、完善功能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城鎮規劃建設力度,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提高城鄉發展水平,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一)加強中心城區建設

  編制完善中心城區控制性詳規、專項規劃。新建改造文昌北路、湯帝北路等10條道路,完成蟒河上游等3條河6500米河道整治工程。以造綠、造水、造景為重點,大力推進“大樹進城、果樹進城、石頭進城”,高標準實施“五路一河一園”綠化,新增綠地236畝。進一步提升城市亮化水平,打造精品亮化環路。每個街道辦事處高標準改建一條精品街。抓好城市創建工作,開展爭創城市管理精品街活動,確保國家衛生城市通過復檢,節水型社會建設和節水型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取得新成效,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

  (二)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水資源開發和組團建設

  按照建設城市新型社區的要求,加快已開工的1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建設進度,今年再開工1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抓好水資源開發規劃和招商,濟瀆廟、牛王灘、連地灘、曲陽湖4個區域項目全面開工建設。按照“搞好規劃、拉大框架、放活政策、提升標準、加快建設、規范管理、聚集人氣、促進發展”的要求,加快組團建設步伐,力爭取得明顯成效。

  (三)強力推進小城鎮建設

  以構建現代城鎮體系為目標,加快編制小城鎮建設控制性詳規。通過發展教育帶動、遷戶并村進鎮安置、項目移民進鎮、引進外來資金等措施,抓好工業、商貿業和人口的集聚,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鎮區轉移。按照城中村改造方式改造鎮中村,啟動11個鎮15個鎮中村改造工程,建設高標準新型社區。大力完善小城鎮道路、管網、園林綠化、垃圾處理、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加強各鎮城管派出機構建設,推動小城鎮建設擴規模、上水平。

  (四)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大力探索農村建設的新模式,以“加強班子建設,培育主導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為重點,在山區和平原各建設兩個農業產業集聚區和農村新型社區組團,示范帶動全市新農村建設上檔升級。繼續實施“3581”農民增收計劃、百村富民工程、生態文明示范村和“雙二十”建設。加強農村水、電、路、沼氣、文化、衛生、環境建設,實施68個村自來水管網改造,新建沼氣重點村60個、戶用沼氣池8000座;新建6個綜合文化站、60個農村文化中心示范村,完成53個標準化衛生所改造;鼓勵農民向中心村、集聚區、小城鎮聚集,完成遷戶并村703戶3300人,舊村改造完成15個村,建成50個生態文明示范村。扎實推進“3+1”工作,完成造林綠化1221萬株,實施重點水利工程32個,新增、改善節水灌溉面積2.13萬畝,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58個,整理土地2萬畝,深入開展村容村貌綜合整治,進一步改善城鄉環境。

  五、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抓住市場環境變化和東南沿海產業轉移的有利時機,積極主動招商引資,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全面深入擴大開放。

  (一)廣泛開展全民招商引資活動

  加強宣傳,全面動員,在全市廣泛開展全民招商引資活動,形成自上而下、從領導到群眾廣泛參與的濃厚招商氛圍。組建招商引資局,加強以專業人員為骨干、工商企業為主體、中介組織為輔助的招商引資隊伍建設,抽調優秀后備干部組成招商小分隊,創新招商方式,重點面向珠三角地區、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企業開展招商活動,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堅持開展 “走出去、請進來”集中招商活動,全面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積極優化項目落地環境,抓好簽約意向的跟蹤和合同的落實,實行局委與鎮(街道)、企業掛鉤統一指標、統一考核、統一獎懲的“捆綁式”招商引資新機制,確保完成招商引資43億元以上。

  (二)深入推進各項改革

  認真落實“放權強鎮”政策,逐步完善配套措施,進一步激發鎮(街道)的發展活力。認真落實我市《關于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深入推進土地流轉、集體林權制度、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投入保障、金融支農、農業風險防范、農村民主管理等各項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實施好新修訂的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暫行條例及燃油稅費改革方案,抓好資源稅、統一內外資企業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等改革。引入競爭激勵機制,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完成政府機構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繼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礦產資源整合、社會管理等領域改革。

  (三)進一步提高開放水平

  堅持實施開放帶動主戰略,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加強與周邊市(縣)的合作交流,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產業對接的區域經濟發展體系。積極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質量,打造品牌,提升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和發展后勁。抓住國家鼓勵出口的機遇,用足用活出口退稅、擴大機電產品出口支持、技改貼息、中部地區外貿發展資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等政策,努力擴大外貿出口,促進經濟增長。

  六、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落腳點放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加快和諧社會建設。

  (一)切實提高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開發更多的公益性崗位,加強就業培訓和服務,千方百計做好就業工作;實行動態跟蹤,全面消除零就業家庭;大力實施“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和勞動技能培訓,加大對農民的就業創業扶持力度。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障政策,出臺被征地居民參加養老保障補充辦法、失地農民和計劃生育戶參保補貼辦法等,確保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障綜合參保率達30%以上。做好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擴面參保工作,確保在校大學生全部納入城鎮居民醫保范圍;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慢性病種報銷補助范圍,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盡快將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納入城鎮職工醫保。加強中小企業職工“三費”征繳,新增各類參保人員6萬人次。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城市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30元,農村由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120元。完成846套廉租住房建設。

  (二)加快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

  加強科技工作,積極推進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以創建全國教育強市為目標,進一步整合教育資源,優化中小學布局,積極開展教育強鎮(街道)創建活動。繼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新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和新農村書屋工程。加快發展體育事業,舉辦濟源市第一屆運動會。加強醫療機構管理,緩解群眾看病難、吃藥貴問題,實行農村住院分娩補助政策。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標準由人均600元提高到840元,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由每人每月5元提高到20元。繼續開展創建食品藥品安全示范村鎮活動,強化食品藥品市場監管,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積極推進統計基礎工作規范化建設,做好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加強民族宗教工作,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繼續做好史志、檔案、外事、僑務、氣象、河務、無線電管理等工作。

  (三)加強安全生產、社會穩定工作

  嚴格落實市級領導包礦、鎮領導駐礦責任制,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著力解決煤礦等高危行業基礎薄弱、事故多發等突出問題;加大宣傳教育培訓力度,強化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增強安全意識和保障能力;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嚴格隱患排查整改,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信訪工作,堅持市級領導接訪日制度、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和群眾工作日例會制度,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著力解決信訪突出問題。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類犯罪行為,努力保持群眾安全感指數全省第一的良好形勢。

  (四)加強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設

  繼續做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的全民文明素質教育,開展以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和創建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景區為主要內容的“三優三創”競賽活動;建立完善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和諧促進會“一約三會”,大力開展以“清潔家園行動”為載體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教育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梁紐帶作用,依法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合法權益,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關心支持駐濟部隊建設,抓好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建設和人民防空工作。做好軍轉干部、復員退伍軍人接收安置等工作,廣泛開展雙擁活動,增強軍政軍民團結。

  七、辦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

  在辦好省委、省政府確定的10大實事的基礎上,自加壓力,提高標準,再辦8件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讓廣大群眾更好地共享發展成果。

  一是投資3.9億元,支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完善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提高農民保障水平,促進“三農”發展。二是投資5500萬元,繼續對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障、醫療保險的居民實行補貼,增加對失地農民、計劃生育戶的參保補貼,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障參保率。三是投資3000萬元,建設市中心敬老院,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條件,提高“五保”集中供養率。四是投資1億元,建設市職業技能實訓中心,為全市大中專職教學生、農民工、下崗職工等提供培訓場所。五是投資1億元,新建沁園中學,擴建北海高莊小學和天壇宋莊小學,遷建市特殊教育學校,改造5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六是投資6000萬元,實施市中醫院整體遷建工程。七是投資4800萬元,鋪設“兩氣兩水”管網38.6公里。其中,燃氣管道6.6公里,供熱管道9.7公里,供水管道7.3公里,污水管道15公里。八是加快居民組通硬化路工程建設,修建“組組通”道路316.6公里,實現全市所有具備條件居民組通硬化路。

  八、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今年宏觀經濟形勢嚴峻,改革發展任務繁重,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須堅持不懈推進“兩轉兩提”,切實提高政府工作的創新力、公信力、執行力和約束力,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一)堅持解放思想,不斷增強政府工作的創新力

  以開展“講黨性修養、樹良好作風、促科學發展”教育活動為動力,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把加快發展和轉變方式、優化結構、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改善民生結合起來,努力實現科學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主動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措施,把政府工作的重點、政策扶持的重點和財力支持的重點放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轉型上,努力保持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勢頭。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健全行政決策、執行、咨詢、反饋等方面的程序和制度,精簡辦事程序,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敢于突破阻礙發展的條條框框,勇于沖破影響發展的陳規陋習,善于運用市場經濟的辦法、法律的手段、發展的眼光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敢闖敢試,敢抓敢管,爭做改革的先行者、創新的帶頭人。

  (二)堅持務實為民,不斷增強政府工作的公信力

  堅持求真務實,察實情、辦實事、求實效,不虛報浮夸,不急功近利,多做事關全局、謀劃長遠、夯實基礎的工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對黨和人民負責、對歷史和現實負責,作決策要科學,定一條是一條,條條算數;做事要到位,做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實;承諾要有度,說一項是一項,項項兌現。堅持以人為本,及時解決群眾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扎實辦好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好事,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加強誠信政府建設,言必信、行必果,深入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

  (三)堅持轉變作風,不斷增強政府工作的執行力

  強化機遇意識、總量意識、超前意識,大力弘揚超前的理念、超前的思路、超前的謀劃、超強的力度、超常的做法、超硬的作風,始終保持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勇于自我加壓,善于拼搏開拓,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以抓好落實、提高效率為核心,以“嚴、細、深、實、快”為要求,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改進會風文風,多一點實干舉措,多一點有效服務,少一點形式主義,少一點繁文縟節,進一步貼近基層,到一線了解情況,到一線建立互信,到一線推動工作。進一步完善績效考核和臺賬管理,完善對公務人員的激勵獎懲機制,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加大服務對象評議職能部門的力度,確保各項決策部署全面迅速落實。

  (四)堅持依法依紀辦事,不斷增強政府工作的約束力

  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的輿論監督。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提高政府工作的法制化、規范化水平。建立健全規范性文件審查、發布、備案和定期清理制度,嚴格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做到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堅決制止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現象。進一步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實行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委托代理制度。加強審計和監察工作,深入開展預算執行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政府投資項目、涉農資金的監督管理,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觀念,勤儉辦一切事情,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今年公務購車、考察經費支出零增長,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一律縮減5%。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困難和挑戰考驗著我們,機遇和責任激勵著我們!讓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大力弘揚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扎實的作風、更加有效的措施,堅定信心,積極應對,迎難而上,化危為機,努力在逆境中開創跨越式發展新局面,加快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新濟源,以優異的成績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

掃一掃
在手機上打開當前頁面